《中国互联网公益观察报告(2021-2022)》解读:

2022-11-2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

  BOB体育官方登录入口从数据和现状上来看,“数字化”俨然成为中国公益生态的一大特色。在这样的大潮下,被改变的不仅是公众参与公益的形式,还有公益组织运作公益的模式。“互联网对公益生态产生了哪些影响?”“互联网公益热潮中公益组织怎样维持公信力?”“透明度在其中扮演怎么样的角色”......寻找这些问题答案的过程也正是在探索中国互联网公益发展的路径与方向。

  2022年11月17日,第三届筑梦者公益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政府、企业、机构及传媒界的多位代表,围绕“乡村振兴”“公益品牌”“互联网+公益”等热点领域议题展开分享。在“公益新思”环节,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以“互联网与公益透明度”为题对《中国互联网公益观察报告(2021-2022)》(下简称“报告”)进行发布。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其中,短视频用户9.62亿,网络直播用户7.16亿,分别占网民整体的91.5%、68.1%。

  其中,我国5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从2008年底的5.7%提升至2022年6月的25.8%,规模接近3亿。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也特别提出: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深入推进,截至2022年6月,452家网站和App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并通过水平评测,不同群体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得到较好满足。

  而根据最新可查阅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4.9%。可见,互联网正在向全民渗透,老年和未成年网民的参与比重也已达到较大规模。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存在广泛“公众基础”的互联网与越来越面向公众的公益,这两个原本不相干的领域,经历了尝试、碰撞、合作的一系列过程,交织在一起,延伸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公益发展路径。

  基于此,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对“互联网公益”作出如下定义:“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借用互联网手段开展的新型公益形式,是互联网与公益的双向赋能。”

返回顶部